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故事:荣宗敬家族百年创业记

来源:商业故事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上海陕西北路靠近南京西路的地方,有一排雕花的石砌矮墙围绕着一栋极其豪华而气派的豪宅,在大门边的墙头上又挂上着一块牌子,金底红字,十分庄严——荣宗敬故居。原来这是现

上海陕西北路靠近南京西路的地方,有一排雕花的石砌矮墙围绕着一栋极其豪华而气派的豪宅,在大门边的墙头上又挂上着一块牌子,金底红字,十分庄严——荣宗敬故居。原来这是现代中国著名的民族实业家荣宗敬的老房子。

荣宗敬(1873年-1938年2月10日),名宗锦,字宗敬,江苏省无锡荣巷人。荣德生之兄,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副主席荣毅仁之伯父,中国近代著名的民族资本家。早年经营过钱庄业,从1901年起,与荣德生等人先后在无锡、上海、汉口、济南等地创办保兴面粉厂,福兴面粉公司(一、二、三厂),申新纺织厂(一至九厂),被誉为中国的\"面粉大王\"、\"棉纱大王\"。


到了荣宗敬的祖父荣锡畴(1823-1863)当家时,他开始做点长途贩运的小本生意,经常驾着小船经太湖、吴淞江等河道往来上海,去时满载乡下的土产,回来时带回上海的日用品,一来一去,赚些蝇头小利,贴补家用。尽管他们日子过得仍然很艰苦,传到荣宗敬的父亲荣熙泰手里的财产,只有几间旧屋,但这些原始的商业活动,却为荣家子孙注入了最初的商业细胞。


荣熙泰先是在浙江打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说有一个叫荣俊业的族叔在南方当官,是张佩纶身边的幕僚,于是决定去投奔他。碰巧这位族叔又是位非常热心而擅长交际的人,在张佩纶兵败落职以后,又成了张之洞幕府里的文案,很受张的重用。他曾帮助他的大同乡、苏州人朱仲甫谋到“磨刀口厘金局”(税务局)总办的肥缺,朱仲甫为了报答他,就要求他推荐身边的人来手下办事,这是旧时官场上常有的人际往来。正好荣熙泰这时到了广东,荣俊业就顺手把他交给了朱仲甫,朱仲甫将他安排在厘金局当管事。荣熙泰知道这个机会得来不易,因此极其勤恳,大小事情无不竭尽全力,不久就升任朱仲甫的总账房,从此一干数十年,直到1895年因病告老还乡为止。 

荣熙泰没有辜负上苍赋予的一线生机,最好的年头能够月得俸银30两。他省吃俭用,月积岁累,积少成多,为日后荣家的崛起准备了最原始的一笔启动资金。一旦“天降大任于斯人也”,荣家的机会来临,这笔资金就像一架发动机,发出了震耳的轰鸣。 

荣熙泰的“后福”还不止于此。他在广东奋斗十年后回乡与石氏成亲,日后生下两个儿子、两个女儿。两个儿子就是后来叱咤上海滩、闻名海内外的荣宗敬、荣德生兄弟。

每当他们的父亲从广东回来,那好比是他们的节日。一只打簧钟,一小袋洋糖,一段海外奇谈,都会令他们兴奋不已,因为那些新鲜玩意儿,正是他们所能接触到的最初的“洋务教材”。人家的孩子大凡有条件继续读书的,都在数年后积极备考科举,走“读书做官”的道路,而他们兄弟则在父亲的影响下,热心经世之学,向往走举办实业、发家致富的道路。尤其是荣宗敬,从小胸怀大志,卓尔不群,浑身总像有使不完的劲儿。在他14岁的时候,跟他父亲当年一样,一个包袱皮卷了全部的行李,跟人乘船到了上海,经朋友介绍,也去一家铁锚工厂当学徒,开始走自己的路。

学徒生涯充满艰辛,起早贪黑,终日劳作,关键性的技术并不容易学到,而力气活则让你干也干不完,诸如生火烧水、开门上锁、端茶待客、扫院抹桌之类杂活,别人不愿做的事都得由学徒工做,如果一旦生了病,掌柜的是不来负责的。 

不幸的是还不到半年时间,荣宗敬竟大病一场,得了伤寒症,卧床不起。其母得知后连忙赶到上海,雇船把他接回家,延医把脉,精心调治。几个月后,总算把病治好了,可是他那一头的乌发不见了,直到第二年才长出稀疏的毛发,梳成的辫子又细又短,邻居们遂呼之为“小辫子”。这场大病严重影响了他的健康,以至于他在发育时个头未能“蹿”得很高,而脑袋却长得比别人大许多。这是他“出师”上海滩的第一次受挫。  第二年3月,当病情稳定之后,他那求胜、进取的欲望又膨胀了起来,在家里实在呆不住了,就又回上海,继续他那学徒生涯。


这回他进的是一家钱庄,在上海永安街上的源豫钱庄学生意。好歹忍气吞声地吃完了三年“萝卜干饭”,他进入森泰蓉汇划字号(专营汇兑业务的钱庄)当跑街,负责无锡、江阴、宜兴三地的汇兑收解业务。那时的钱庄业有很大势力,因“国产”的银行还未诞生呢,钱庄就类似小型的银行,存款、贷款、贴现、汇兑、金银买卖等都做,只是管理上都是旧规矩。但如果稍加留心,就能发现钱庄以外的工业市场和商贸流程,这使他对上海这个“遍地是黄金”的城市有了质的了解——原来这个花花世界的“齿轮”,全靠金融来“润滑”呀!  在荣宗敬满师的前一年,凭着对钱庄业的了解,他把弟弟荣德生也带了出来,进入通顺钱庄当学徒(满师后到广东其父身边当帮办)。他本人在上海钱庄界渐渐混熟了,已能独当一面,遂于1893年年初回乡娶陈氏为妻,小日子过得慢慢滋润起来。

文章来源:《商业故事》 网址: http://www.sygszzs.cn/zonghexinwen/2020/0801/445.html

上一篇:云原生是一个时代下践行者们的故事
下一篇:深化规划 优化时序 开福区“讲”好潮宗街故事

商业故事投稿 | 商业故事编辑部| 商业故事版面费 | 商业故事论文发表 | 商业故事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商业故事》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