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上海民族乐团应邀组团到国外演出,俞逊发和刘波同时受到了邀请。当时刘波有一个照相机,俞逊发没有,他便买了许多胶卷,两人相约在需要留影的时候互相帮忙。回国后,两人相恋的消息不胫而走,而当时的俞逊发和刘波两人之间纯粹是师生之谊。对于俞逊发这位离过婚的名人来说,这样的谣言给他的事业和生活都带来了影响,然而他一如既往地坦荡地和这位年轻的女学生保持着交往,这使刘波非常感动。
1988年夏天,乐团放假,俞逊发和他的一名内蒙古学生决定到内蒙古大草原去采风,刘波闻讯要求一同前往。到了内蒙古,为了走近牧区,3人在早晨9点拦下了一部拖拉机。加上这新添的3个人,拖拉机上居然挤了11个人,装了好几十斤西瓜,一路摇摇晃晃地朝着大草原的深处驶去。到了半路,其他人都下车了,一车的西瓜也卸下来,车厢里一下子显得空空荡荡。内蒙古的温差很大,拖拉机开了10个小时,已经是深夜了。单薄的刘波穿着夏天的衣服,冻得索索发抖,被颠簸的车厢震得东倒西歪。俞逊发把外套脱给了刘波,又把双手摊开牢牢地撑住车栏杆,防止刘波因为车颠而撞到铁栏杆上。在这一刹那,刘波对这位长她20岁的师长兼朋友产生了深深的依赖。
从内蒙古回来,俞逊发把刘波送回到大连的家中。刘波在火车站送别即将回沪的俞逊发,即将到来的短暂离别让两人在同一时间强烈地感受到了爱情的存在。
假期结束之后,刘波回到了上海。两人自然而然地相恋了。因为年龄相差过于悬殊,刘波一直没有勇气把这一消息告诉父母,只是在书信往来中,常常有意无意地提起俞逊发的名字。敏感的父母对这一点其实早有察觉。这一年里,刘波的父亲到上海出差,曾经邀请俞逊发一块吃饭。两个男人一起喝酒,聊了许多,可谁也没有提起这件事。
1989年春节,刘波回到大连,鼓足勇气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母亲告诉她,其实这件事她早就料到了,她心里一直很难过。一个结过婚又离过婚、比女儿整整大上20岁的男人,做父母的怎么也是难以接受的。可作为母亲,她不会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女儿。为了女儿的幸福,她希望女儿能够慎重考虑。听了母亲的话,刘波更加没有勇气跟父亲说了,而父亲一反常态地沉默着,似乎在故意回避这个问题。往年回上海都是弟弟送刘波到火车站的,但这一年父亲却亲自送她。一路上,父亲什么都没有说,只是给刘波买了一大堆零食。
回到上海以后,刘波才从母亲的来信中得知,父亲那天送走女儿后没有回家,而是回到了办公室里把自己关了整整一天。
不久,刘波收到父亲的长信,信中说到,俞老师是一个非常优秀、忠厚的人,在艺术道路上对她会很有帮助的,但是选择他作为丈夫也许并不合适。作为父亲,他尊重女儿的选择,但同时保留自己的意见。他希望女儿不要太冲动,冷静下来好好考虑一下。
父母的通情达理和忧虑不安让刘波既感动又难过。她不想伤父母的心,可是对于已经付出的爱,她不想再收回。人可以经历许多回的恋爱,但是真正适合你的也许只有一个。当他已经来到身边时,她不想再错过。其实,很多人都在反对这桩恋情,各种善意的、恶意的言论四散在他们的周围。刘波暗暗打定了主意,而俞逊发只是对她说:不要伤你父母的心。一定要得到老人的同意之后才结婚。他的话再一次坚定了她的信心,她决定无论怎样也要和他在一起。
1990年10月27日,是两人决定结婚的日子。当时两人都没有什么钱,为了装修房子,多年来的积蓄已经所剩无几。结婚的前一天,俞逊发破例接下了一个很商业性的录音,在录音棚里从晚上9点呆到早上7点,然后直接去了理发店。一宿未合眼的他居然坐在理发椅上睡着了。吹完头发,他拉着刘波去买衣服,用刚刚拿到的报酬给他的小新娘买了一套玫瑰色的漂亮皮装,给自己买了西装。两人就这样穿着刚买来的衣服走进乐团对面的小饭馆,举行了他们的婚礼。刘波的母亲带着父亲的祝福到上海参加了女儿的婚礼。
步入婚姻的俞逊发和刘波都庆幸自己找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
“那种感觉难以用言语表述。是一种默契吧?如果你心里正感到有点渴,他会把一杯水轻轻地放在你跟前;如果你突然特别地不想说话,他也会忽然沉默下来,默默地陪你坐一会儿,我们两人在一起,就是特别地放松,互相依靠。”“我们从来没有感觉到年龄是婚姻中的障碍。他虽然比我大20岁,可是思想意识一点都不保守,经常会有新的想法和构思。”“她虽然很年轻,却也很成熟,智慧温柔,善解人意,无论在生活上还是艺术上,和她都有很多共同话题。”结婚之后,俞逊发和刘波似乎互相被同化了。丈夫喜欢交朋友,喜欢和朋友喝酒,家里为此特地装修了一个小小的吧台。刘波经常和丈夫一起招待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朋友们也都愿意到他们家来玩。
文章来源:《商业故事》 网址: http://www.sygszzs.cn/zonghexinwen/2020/0727/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