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王智远
不妨先从“我的故事”开始:
儿时,我比较淘气经常深夜10点钟不睡觉,爷爷就会在耳旁告诉我,智远我跟你讲个“南郭先生”的故事,从前......听着听着也就渐入梦境。
现在他已远走人世间三年,但我仍印象颇深不能忘记,甚至每次回忆时眼泪还会夺眶而出。
人人处处难道不是“故事”在支撑意志,从听故事到长大学会与人讲故事,这一切都在发生角色变换,如今在创投营及营销圈混经常听到这种对话:
刚创业?盈利模型找好后故事想好没?怎么能让VC给你投资很重要。上市了?那么多股民看着,财报及走势好像不及预期,你的第二曲线故事想好没?
首次接触特斯拉,理想,小鹏汽车绝非性价比,或是创始人为什么做车的故事。首次接触小米或不是他出款手机,而是“小米极致性价比”与雷军老师的“厚道”标签。
每天都有来自各行业新商业故事映入眼帘,由此可见我们需要故事,从小面积说它驱动人成长,从大视野看它是组织精神支柱。
换个角度,故事也是让人在理性主义下接受某些事的最佳方式,那么过于接地气或低于期望值又让人觉得无趣,过于气质高昂又显得不接地气,由此可见讲故事是件有水平的事。
智远将站在品牌营销视角从认知心理学及历史出发,结合自身思考与工作中总结的方法论带你了解如何讲好不同阶段“品牌”故事。
01、故事的起源认知信息差告诉我们“每个故事只要找到差异的人,都会显得异样精彩”。但若让资深专家或品牌实战者去定义它,或一时半会也不好说出其原理,按照字面意思它分为“故”和“事”,指一些旧事,旧业所包含的典故。
核心分为虚构与事实两种,虚构不乏“神话,童话”,事实不乏“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经典,人类一切从虚幻故事开始。
我们从最顶端神话的演变来说,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1976.02.24生(Yuval Noah Harari)在其著作《人类简史》中认为:
因为在人类起源约170万年元谋人之前,按照著名的邓巴数字定义理解为“动物的族群一般不会超过150个个体”,超过这个规模的族群就会因为无法相互交流协作而自然解体。
动物也有语言与喜怒哀乐用来基础沟通,但与人类最大区别在于“人类可以用语言描绘并不存在于眼前的虚构事物”,换句话说,只有人类具有想象力,也只有人类的语言可以使用想象力。
我们可以动辄以几万几百万的规模形成民族等统一的生活形态,其核心靠统一的想象力进行规范,这个规范就是一个一个故事。
在认知革命之前,许多动物和人类都能用声音或行为表达“小心,有狮子”,但认知革命后,智人就能说:“狮子是我们部落的守护神”。
所以你看讨论虚构的事物正是智人语言最独特的功能,但是虚构这件事的重点不至于让人类能够具有想象,更重要是“可以一起想象”,编制出共同的虚构故事。
不论是《圣经》的《创世纪》,澳大利亚原住民的《梦世记》(Dreamtime),其实都是种想象,这样的虚构故事才能赋予智人前所未有的能力。
再比如我们历史常说“你是炎黄子孙”,可我们都没有见过,你相信龙图腾吗?你是汉族人,什么是汉族呢?汉族这个概念本质就是种虚构的自我认同,它并不是真实存在。
美国作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专著《想象的共同体》中描述,民族其实是一种民族意识的结果。
换句话说,民族的本质是一种想象的共同体,尧舜禹,儒释道,只不过我们一直在使用同样的故事来理解这个世界,这样就算大批相互不认识的人,只要同样相信某个故事,就能共同合作。
随着进一步时代变化,再往后的发展中,由神话到童话,到事实,到“愿景”,经过岁月洗礼,虽看似身边一切在变但内核却永远不变,就是“故事”。
改革开放后社会技术发达,人类在脑,精神科学等方面有巨大突破。研究中发现在人与人在合作中,人类大脑中具有几百亿神经元,但有种特殊神经元是每个人都有的,那便是“镜像神经元”。
文章来源:《商业故事》 网址: http://www.sygszzs.cn/zonghexinwen/2021/0624/1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