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打造了一个利好局面。如果继续做好服务,打磨好业务形态,资本市场认为水滴未来可期。
文丨BT财经
4月17日,水滴公司向美国SEC递交招股书,准备在纽交所上市。高盛、摩根斯坦利、美银美林为承销商,股票代码为WDH。成功上市后,水滴公司将成为中国人寿之后,中国第二家登陆纽交所的保险概念股。
成立于2016年的水滴公司,如何在短短5年时间里,从水滴筹、水滴互助切入,搭建起保险场景,随后上线水滴保业务,从而进化成为国内领先的保险和健康服务科技平台?本文将深入梳理水滴业务发展,透过重重争议来看清其商业本质。
上市成绩单:水滴筹无收入,水滴保营收占九成去年6月,水滴首次披露了关键财务数据,称公司已首次实现单月盈利。这或许是大众第一次真正意识到,水滴不是慈善机构,而是一家商业公司。
水滴成立之初,开创了水滴筹业务,旨在让经济困难的大病患者通过社交网络进行求助。不可否认,在水滴筹平台上,病患家庭获得了许多爱心人士的帮助,以至于大众都误认其为“公益机构”、“慈善组织”。
因此,在水滴透露自己盈利和宣布上市之后,出现了不少质疑的声音:慈善组织为什么还能挣钱?表面喊着公益,其实在通过捐款者牟利?
其实,这是大众混淆了“个人求助”和“慈善募捐”的概念而导致的误会。
《慈善法》规定,开展慈善活动是面向社会大众的,受益对象不能是特定人群,应当面向不特定的公众开展慈善活动,基于此,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并不能为个人利益发起公开募捐。
简单来说,个人求助并不符合慈善活动的定义,水滴筹也并非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它只是一款筹款工具而已。
那么,水滴公司是否通过水滴筹盈利了呢?
事实上,水滴筹从成立第一天就宣布“筹款0服务费”,不向平台用户收费,一举打破了原本行业内普遍收取2%-10%手续费的行规。此次招股书也正式给予了答复——水滴筹业务未产生任何收入。
招股书显示,水滴公司的营收来源主要为水滴保分销保险的佣金收入、管理费收入、技术服务收入等。其中,水滴保业务的佣金收入为最主要的营收来源。
2018-2020年,水滴保分别实现了9.73亿、66.68亿和144.26亿的首年保费收入,复合增涨率达到285.15%;为公司贡献营收1.22亿、13.08亿和26.95亿,占比逐年上升,分别为51.3%、86.6%、89%。
可以看到,这三年时间里,水滴保业务实现了高速增长,如今与62家保险公司达成合作,提供200款健康险和寿险产品,成为中国最大的独立第三方保险平台。
水滴筹虽然不贡献营收,但维护平台运转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为此,水滴公司每年都会对水滴筹业务进行大量补贴。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目前水滴公司仍未实现盈利,2020年,水滴公司调整后EBITDA亏损为2.47亿。
不过,在水滴保业务的强力支撑下,水滴公司的营业收入大幅提升,现金流日渐宽裕,未来发展稳健。
2020年,水滴实现营收30.279亿,相比2019年15.11亿元同比增长100.4%。截至2020年12月31日,水滴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短期投资合计22.55亿人民币,较2019年年底10.25亿人民币增长120.0%。
可以说,此次冲刺上市,水滴公司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业务已颇具规模,盈利点清晰可见,发展前景向好。这也是为什么外部争议不断、水滴却一直备受资本青睐的原因所在。
进化本质:用户需求的自然进阶在厘清了水滴是一家商业公司的本质之后,我们可以达成一个共识:商业公司获取商业价值,无可厚非。而有意思的是,纵观水滴整个“进化史”会发现,水滴的所有业务,一直在被用户需求推着前进。
这一切要从水滴的创立初衷说起。
2016年,美团原10号员工沈鹏离职创业。他曾在美团奋战六年,是美团外卖的全国负责人。在离职前一年,沈鹏经历了一次为美团患病骑手筹款的事情。
这件事让他意识到,创业一定要关注“边缘市场”和“社会意义”,而医疗健康尤其是健康互助和健康险正好符合这个方向。国内除一二线城市以外的很多地区都面临着严重的医疗资金和资源短缺,为中低收入群提供保障的普惠性保险更是少之又少。
为此,水滴互助和水滴筹应运而生,也很快获得了资方的支持。2016年5月,水滴公司拿到5000万的天使投资,平台上线一个月用户数便突破百万。
文章来源:《商业故事》 网址: http://www.sygszzs.cn/zonghexinwen/2021/0428/1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