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AI时代的产品思维:如何打造具有商业可行性的

来源:商业故事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编辑导语:当人工智能逐渐被普及应用到更多场景时,产品+人工智能也逐渐成为产品人们所要考虑的事情。那么,如何挖掘AI产品需求、实现产品落地?我们又该如何定义智能服务和智

编辑导语:当人工智能逐渐被普及应用到更多场景时,产品+人工智能也逐渐成为产品人们所要考虑的事情。那么,如何挖掘AI产品需求、实现产品落地?我们又该如何定义智能服务和智能体验?本文作者便结合其经验向我们展示了他的看法。

如今越来越多的产品经理也在考虑为自己的产品添加AI功能,但是事实上并没有那么容易。作为产品经理我经常能收集到各种AI产品的idea,有些甚至过于科幻,每当我们迫不及待地去实施的时候,结果总是状况百出。

该如何选择更好的技术方案或许是算法工程师关注的领域,但对AI产品来说,如何管理好AI产品需求也是一个重要挑战,这也是AI产品经理的使命所在。

这两年的实践中,我先后做了“Get写作”和“互链文档”两款智能写作产品,前者是针对新媒体写作场景,后者是针对于日常笔记场景。不管是哪个场景,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问题并不是“我们可以用AI打造一款怎样与众不同的产品”,而是“我们该怎么去定义智能体验”。

一、如何定义智能体验?

学术界对于AI智能已经有了一些定义,人们期望AI像人一样,能合理地思考和行动(出自《人工智能——一种现代化的方法》),如下图。

从用户体验角度来看,AI产品的智能体现就是能合理地做出行为决策,换句话说就是“机器能根据输入条件作出合理判断并输出结果”,我们暂且称之为“自动化决策”。

例如,Siri能够合理地回答你问题,虽然有些回答听起来很搞笑,但只要输出的结果让人觉得合理,就依然会被人接受,如下图。

但AI的输出是否合理,这个取决于人的主观评判。这也是数据标注工作所做的意义所在——尽可能通过标注让模型更能贴近人的预期。

当我们把一连串“自动决策”串联在一起了后,就变成了一个自动化的业务流程,帮助人类省心省力地完成业务目标,这也是AI产品的价值体现。

例如,扫地机器人通过良好的寻址算法,趁主人不在家的时候扫遍房间的每一个角落,让人觉得省心又省力。但如果在扫地过程中不断需要主人来处理各种状况,如卷了电线和异物,就算这些状况和算法无关,那也会让人觉得不智能。

因此,AI产品的体验效果并不一定取决于算法,而是在产品使用过程中是否能流畅地达到用户预期的目标或价值。

综上,最终决定产品的智能体验感的核心还是在于经过AI的一系列自动决策后,能更好地满足业务场景中的需求。

二、AI产品需求的挖掘与管理

根据前面的分析,所谓的AI产品需求管理,首先要挖掘那些能够自动化决策的需求点。其次当这些需求点串联在一起的时候,让产品整体能达到较好的使用体验。

前者和算法有关,后者不仅仅局限于算法,如下图所示:

需要强调的是,不管技术手段如何变,产品经理始终都需要以实现商业价值为目标,以用户体验为中心,选取具有可行性的技术手段和方案。

但反观目前市面上的一些AI产品经理的资料,通篇照搬AI技术的概念,而忽视了产品本质,这是一种舍本求末的表现。

在AI产品需求分析与整理的过程中,我们总结了以下四个关键步骤:

  1. 收集场景案例;
  2. 绘制决策流程;
  3. 筛选可行性用例;
  4. 制定AI产品路线图。
1. 收集场景案例

我们要教会AI决策,我们就要必须弄清楚人是怎样做决策的。我们应当以实现业务价值为最终目标,专注分析业务场景中的问题。在项目早期,收集实际场景中的业务案例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可以将收集的案例整理成一个个表格或者卡片,包含要素有:场景概述、业务目标、业务流程、关键决策点、业务痛点、过往案例。

  • 场景概述:用最简洁的一句话说明该场景中的业务要点“谁——做什么——为什么做”,这类似于敏捷开发中的“用户故事”;
  • 业务目标:用于明确业务要达成的最终结果,并为自动决策获得一个可衡量标准。我们可以寻找业务中一些量化的KPI,这不仅是对人的考核也是对AI的考核;
  • 主要业务流程:主要是为了弄清楚当前的系统运行情况,比如在原有的人工的业务流程是怎么样的?现有的业务流程中有哪些优点或者缺点?

    文章来源:《商业故事》 网址: http://www.sygszzs.cn/zonghexinwen/2021/0427/1100.html

上一篇:用电视剧本打造商业电影的国师反而让人极度舒
下一篇:中国时尚的商业价值 在深圳被最大化承接和落地

商业故事投稿 | 商业故事编辑部| 商业故事版面费 | 商业故事论文发表 | 商业故事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商业故事》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