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 李寿生
《天边加油站》是一部反映新时代一线加油站职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电影,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一部反映工业战线,特别是石油和化工战线广大干部职工日常生活与工作的优秀电影。影片由知名电影人韩万峰编剧和导演,集中了一批优秀演员,深入到祖国边陲、大漠戈壁,在严冬腊月一头扎进荒原上的哈萨克族小村落,睡大通铺、吃大锅饭,白天寒风刺骨,晚上滴水成冰,全体演职人员不分昼夜,任劳任怨,辛勤工作,为石油化工行业献上了一部既满怀激情,又充满人文关怀的精彩大戏。
小人物、大情怀,小场景、大制作,是《天边加油站》这部影片的突出特点,也是影片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影片从头到尾没有进行刻意的渲染,也没有“高、大、上”的空洞说教,更没有当前许多电影过度商业化的痕迹,而是从普通员工的朴素情感切入,从小人物的身边小事讲起,从遥远天山脚下的一座小小加油站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娓娓道来。当观众逐渐进入状态,慢慢沉浸在加油站站长与前来接班的大学毕业生、与村民、与家人的家长里短而浑然不觉时,故事的精神内核以一种意料不到的方式真诚呈现在观众面前,直达观众的内心,在事业和家庭、职业和个人的矛盾中,我们石油石化的基层员工究竟做出了何种选择?20年如一日独自坚守在加油站是为了什么?与历史上反映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影片相比,《天边加油站》并未进行宏大叙事,而是更加关注了基层普通员工这一小人物的内心,在有温度、有深度、有情怀的一线劳动者身上烘托出石油化工全行业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满足民生需求,为建设边疆作出本职贡献的职业情怀。
点击获取影片更多资讯
在影片结束时,这个远在“天边”的加油站也走进了观众的心里,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它距离我们是那么的近,那么的亲切,又那么的令人难以忘记。它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普通加油站,而是一座给命加油的加油站、一座给民族大团结润滑的加油站、一座给建设石油化工强国做奠基石的加油站,是承载了千百万石油和化工人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经历千锤百炼、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加油站。
这部影片的上映,正值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经济社会遭到巨大冲击的关键时刻。相比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集中爆发的最早,也控制的最快、最好。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亿万群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迅速控制了疫情,取得了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重大战略成果。而就在疫情爆发初期的“风暴眼”,在英雄的城市——武汉,就有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油品供应英雄队伍,他们在疫情最吃紧的时刻,坚持不断供、不涨价、不打烊,24小时坚守在岗位,有的加油站职工不顾被感染的巨大风险,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手提肩扛加油桶进入方舱医院,为医院救护车、锅炉加油,为医护人员以及新冠肺炎病人送去石油石化人的温暖,这是在为生命加油啊!在影片《天边加油站》中,当有的顾客把加油站站长送给的名片随手一丢时,他丢掉的是信任,是沉甸甸的爱心。当他们面对生命危险,感到绝望时,恰恰是不被理解、不被信任的加油站站长,不抛弃、不放弃,义无反顾地在茫茫雪原中寻找、搜索,这不也正是在为生命加油吗?生命至上,人民至上,这一崇高理念,在百姓同胞面临危险时被我们的普通加油站员工演绎的淋漓尽致。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哈萨克族是少数民族,而在影片中的哈萨克族小村庄,主人公反而成为了“少数民族”。代入感往往会使观众产生错觉,经常会把民族关系简单地理解为单向的施与受,进而会失去对多维度、内涵丰富的民族关系感知的灵敏。《天边加油站》显然明智地克服了这一点,当观众在感叹加油站站长给予一位哈萨克老奶奶帮助和大爱时,其后故事情节的峰回路转遽然又会把观众送入到一个更高的精神层面。“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哈萨克村民也同样给予了加油站站长大爱,从而揭示了“爱不是索取,而是相互给予”这一深刻的道理。只有相互给予的爱才会触及灵魂,才会牢不可破。影片故事推进到这里,又达到了一个新的思想高度,后续的“圣水之旅”使之得到了进一步升华。加油站虽然很远,哈萨克村庄虽然很小,但爱却很近、很暖、很大,因为“爱”给了民族大团结以润滑,“天边加油站”的价值才得以充分彰显。
文章来源:《商业故事》 网址: http://www.sygszzs.cn/zonghexinwen/2020/1109/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