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
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文化之城,
是国家批准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
如果说人是一个城市的灵魂,
那么建筑就是城市的躯体,
城市造就了建筑的底蕴,
建筑则展现了一个城市的性格!
从1904年济南在老城西部自开商埠,一座体现西方近代风格的商埠新区呈现在世人面前。如今,繁华与喧嚣依旧,而这些遗存百年的老建筑,已经成为岁月留下的宝贵遗产,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诉说着老济南的传奇。
本次将带您走近经三路上的皇宫照相馆,去了解这座老建筑的前世今生。
在中山公园南邻,一座皇宫式的建筑自始至终与这附近的居民相依,在经历了近百年的轮回与洗礼,留在这里的不仅是泛了黄和发了白的建筑外衣,还有曾经洒落在人们脸上最纯美和真实的记忆。是的,这里就是能勾起人们儿时回忆的经三路108-1号皇宫照相馆.
开业时拥有最先进的转机照相
曾为毛主席拍照
1932年春,皇宫照相馆开业,创始人为冯玉祥将军的司机张鸿文。当时韩复渠任山东省主席,任济南市工务局局长,由于偶然的机会,他对照相业产生了兴趣,在部下的迎合下,他决议出资兴办照相馆。并从北京请来了2位技师和十几位学徒,业务范围包括室内人像、外照、产品照还有当时最先进的转机照相(现在的全景照相)。
“七七事变”后,皇宫照相馆收入大幅下降,张鸿文随军南下,把照相馆生意交给了其父张血慧经营。日军宪兵对照相业控制很严,需要把每天拍的照片送去宪兵队检查盖章,否则以“不法刁民”论处。
1942年4月,照相馆技师白树元、王誉重合资伪联币5000元,将张学慧名下的全部设备及房屋租下。易主后,由于日伪统治后期,日本对华实行“怀柔政策”,济南的工商业再现繁荣,“皇宫”也焕然一新。
抗战胜利后,慕名来到“皇宫”照相的人络绎不绝,从山东省的头面人物何思远、王耀武到平民百姓都来此照相。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朱德、董必武等国家领导人来济南视察时,也都曾在“皇宫”拍过照。
1966年,“皇宫”转为国营企业,这个时期除了照“革命相”外,大部分的业务是洗印照片,“皇宫”是被上级指定的洗印领袖毛主席照片的照相馆之一。
“文革”时期,“皇宫”二字被认定带有封建色彩,后改名为“红艺”,“皇宫”别具一格的建筑门面也被破坏了。“文革”后,“皇宫”才又恢复其原来的字号。
如今,百年的红色木楼梯依然存在,木质地板散发出它独有的味道,无疑为这家老店再添了一抹厚重感。
在“皇宫”的二楼,曾经是儿童拍照的地方,现在却成为神秘的“摄影博物馆”,在这里,一个个曾经服务于人们庞大的“老家伙”们,经过几代更新,已经被人们搁浅,它们与这座老建筑相融,盖在他们身上的遮盖落满了灰尘,似乎无法唤醒早已沉睡的记忆,这些照相的机器现在只能在电影中看到。
“皇宫”的经理刘建华掀起这些遮盖,讲述着它们辉煌的历史,仿佛时光又倒回至黑白胶片的年代。
再美的粉黛
掩饰不住最真实的自己
没有华丽的服装,没有专业的化妆师,没有绚丽的背景墙,这就是皇宫照相馆的真实写照。也许很多人质疑,这样的照相馆怎么能拍出顾客心仪的片子来?皇宫照相馆经理刘建华说,现在很多照相馆都把着装和化妆当做重中之重,甚至有些照相馆的修片都已经模式化,而皇宫照相馆就是依靠拍出最真实的自己赢得了顾客的口碑。
“我们遵守着真实的原则,真实的照片才具有生命力,摄像师把握住顾客最美的瞬间和角度,保留下来的照片才有纪念意义,现在这浮躁的社会,追求内在的才是最优价值的。”刘建华说,“妆画得再美也是死的,最重要的是眼睛里流露出来的内涵,心灵通过眼睛得以释放,拍出的照片眼睛可以传神,是真情的流露。”
文章来源:《商业故事》 网址: http://www.sygszzs.cn/zonghexinwen/2020/0923/641.html
上一篇:物业股集体回调,高增长故事是否已完结?
下一篇:揭密“福州党建超市”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