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穆胜 来源|穆胜事务所(ID:hrm-yun)
【编者按】:8月30日晚上9:15-10:00,穆胜博士受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邀请,搭档畅销著作《认识商业》的作者——美国圣路易斯社区大学森林公园分校商业与经济系主任吉姆·麦克休教授(James McHugh)、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郑毓煌教授,共同带来了主题为《新环境新商业:后疫情时代的商业新势力》的系列演讲。穆胜博士以互联网时代为背景,向大家讲述了如何用商业思维破解生活和工作难题,干货满满。
各位直播间的朋友,大家晚上好,我是穆胜。
几个月前,我接受华章邀请,为《认识商业》这本书写几句推荐语。这类来自出版社的邀请不少,但我很少答应。并不是“摆架子”,而是因为这个事情实在太重要,稍不走心,就可能对读者形成误导。浪费大家买书的钱倒是其次,关键是浪费了大家宝贵的时间。
但在看到了《认识商业》的书稿后,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邀请,并且还毫无保留地写下了热情的推荐语。为什么?因为这本书实在是很不错,几位作者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从不同专业描述了精彩的商业世界。
这不仅是在做通识教育,还指向了一个互联网时代要成为高手必须具备的底层逻辑——“商业思维”,对于年轻人来说是意义极大的。
为什么说是互联网时代的底层逻辑呢?互联网是一个连接无处不在的时代,有太多的纷扰,也有太多的机会。要成功,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避开纷扰,抓住机会,这里需要建立的就是“商业思维”。
下面,我将讲几个身边的小故事,带出三个《认识商业》里谈到的商业思维。
一
ROI无处不在
年轻的朋友们在进入社会时,老是容易陷入一种思维误区,就是“有多少资源办多大事”。这句话听起来是很稳健的,但这却是一个错误。
在公司里,当我们向财务部门和人力部门要钱时,他们永远会说预算不足,不给;但当我们向老板要钱时,老板永远会说“投入可以,但你要告诉我能带来多大回报”。前者叫预算思维,后者叫做“ROI思维”,Return on Investment,也就是投产比。
几年前,我的公司经营已经上了正轨,我想要聘请一个司机给我开车。当在家里聊起这个话题时,我父母就不太同意,他们艰苦朴素惯了,认为能省则省。一辆车100万左右,一个司机一年几万块,还要算上车辆的油费、维护保养等费用,太浪费了。
但我马上给他们算了一笔账:我每个月用车大概15天,每天上下班单程40分钟,全程80分钟。司机开车每月可以节约1200分钟,按照我的速度,120分钟可以写一篇文章,那么每个月我就可以在车上写10篇文章。
每篇文章可以带来全网综合阅读5万左右,而假设我们的商业线索转化率是千分之一,实际成交转化率是十分之一,那么每篇文章可以获得线索50个,实际成交5个。
整月有10篇文章,那么就是50个成交,假设成交中有1个是咨询成交,49个是培训成交,那就是大几百万的收入。即使算上车辆的固定资产折旧、日常费用、人工成本,从ROI上看也是超高的。这样的生意,不香吗?
当你用“有多少资源”来衡量自己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把自己“能做的事”限制住了。因为,你看到的就是账面上自己那些有限的预算,为了确保稳健,还会捂住一部分,你根本就看不到这些资源能带来的回报。这样一来,自己就永远活在无法升级的低维空间里。
你以为你可以“稳扎稳打”,但不是,在这个过程中你所有的投入都会被浪费掉。因为,随着你的发展,你会发现之前的生意都是低端生意,如果你要向高端进步,那些投入就都会变成沉没成本。
好多年轻女孩都有这样的经历,自己喜欢包,但才参加工作没存太多钱,于是买了一些便宜的替代品。但买来后却没怎么用,用了一会也会打入冷宫。最后,她们还是会存钱去买心里真正想要的那个包。
想想,前面的那些钱不就浪费了吗?把这些钱省下来买点《认识商业》这样的好书,不香吗?把这些钱拿去孝敬父母,做做慈善,不香吗?
二
没有差企业,只有坏赛道
年轻的朋友们还有一个思维误区,就是“怀才不遇”。每个人在学校的时候都认为自己会是未来的马云、马化腾,自我催眠久了,连自己和对象都相信了。这样的心理状态下,一进入社会后就会遭遇很大的打击。
实际上,这也是不懂商业逻辑的体现。在商业世界里,所有商业体都有自己的资源禀赋,产品卖不出去,只有两种原因:要么是没有找到目标客群,要么是产品不够好。
文章来源:《商业故事》 网址: http://www.sygszzs.cn/zonghexinwen/2020/0901/578.html
上一篇:焦虑的滴滴和它的新故事
下一篇:张翼讲好中国故事,创作者目前需要更多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