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列屏,碧水流川。
开放兴业的土主似一颗明珠,闪耀在沙坪坝区北部。
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曾被誉为“千年乡土,巴县粮仓”。
01、地名溯往 描摹土主形貌
古道涅槃 展开恢弘新篇
历史上,一座座小镇因古道而兴。时移世易,一些小镇随古道消逝,有些却厚积薄发,迎来新的繁华,因渝合古道而兴的土主镇便是其中之一。
渝合古道起于佛图关,终于合川南津渡,北上与秦岭山区驿路相接,南下联系渝黔古道与长江水路,是沟通重庆与合川,联通全国的一条重要官道,烙印着巴人先祖探寻外世、渴求开放的足迹。土主镇位于古道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商旅发达,加之当地民风纯朴、资源富集,造就了土主的繁华,远播“千年乡土、巴县粮仓”美名。
而今,渝合古道虽已不存,但对外开放的精髓却影响深远。国际通道、国内班列在这里汇聚开行,土主再一次成为联通全国乃至世界的交通节点。
凤凰涅槃,岁月里古道通达四方造就的繁荣之景,正以更恢弘的方式徐徐绘就。
四塘依旧 留住悠悠过往
重庆有桥都之称,在重庆人儿时的记忆中,迈不过的便是家乡的一座桥。就土主而言,那一座桥便是高滩桥。
高滩桥建于清代,属五孔券拱石桥,曾经的桥身雕刻精妙绝伦,曾是重庆有名的古桥之一。但在当地人眼里,高滩桥却不存在,有的是四塘桥。所谓“塘”,是古代官方传递文书的枢纽。在渝合古道上,每隔15里便设一塘,渝合古道第四塘位于土主境内。
高滩桥因临近古道上的第四塘,所以一直被当地人称作“四塘桥”。
而今,哪怕当地人,亦难说出“四塘桥”的由来,但这不妨碍“四塘桥”在这里口口相传。而只要“四塘桥”在,属于古道的“四塘”记忆,便一直留存。
三圣归隐 换得一世盛名
土主镇三圣宫原是当地的清代宗教庙宇,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当年名气颇大,三圣宫村也因其得名。
1940年,“和平将军”张治中暂居于此,直至抗战胜利。2007年,沙坪坝区开展对三圣宫旧址的抢救性修复工作,其后作为纪念馆免费向游客开放,取名——张治中旧居,曾经的三圣宫之名随之归隐。
如今,张治中旧居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庆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游客到此,亦可凭此重温一段抗战历史。
02、文脉相承 铸就人文风流
雪涌云飞 漫卷千年书香
距土主场镇不足2里,梁滩河于此处垂落于断层之间,形成一道飞瀑尽落碧潭,是时水雾飞溅,望若雪飞。
相传李白、苏东坡等人曾至此游历并留下题刻,其中“雪涌云飞”最为流传,瀑布因此得名飞雪,传名千古。
唐朝时,临瀑而建寺庙,借飞雪之名。一瀑一寺,相得益彰,这里成为文人墨客游览的胜地。
抗战时期,郭沫若曾五次前往飞雪瀑布游赏,留下《飞雪岩记胜》一文,其文亦写盛景亦记当地风情,土主之名随文传遍四方。
上世纪80年代,土主镇文化站主办的第一份报纸面世,取名《飞雪崖》。以飞雪为名,实因“飞雪”承载了土主千年文风之盛。
时至今日,“飞雪”早已深种土主,人们从它的诗词刻字里探寻土主的悠悠岁月。
版书春秋 记录时下幸福
在土主镇土主社区,版画作品《土主的昨天、今天、明天》最是抓人眼球,其上雕刻土主地域文化标志,生动形象。
一直以来,土主版画致力于刻画乡土风情,尤其是传承人高泽泉,他用手中刀、笔,刻出土主的千年风貌和土主人的幸福生活,更刻出土主抢抓战略发展机遇,打造宜居宜业之地的美好愿景。这便是《土主的昨天、今天、明天》版画的由来。
而今,土主版画正逐渐走进土主的学校、社区和院坝。这一传统文化在土主诞生,也在这里播撒种子,刻画土主更美的风景。
修复岁月 雕琢乡愁风韵
因古道之便,土主历来人丁兴旺、商贸发达,这也造就了一批批技艺精湛的手艺人。 精通古旧家居修复的刘成兴便是其中之一。
刘成兴外号“家具医生”,最擅长修复各种传统家具,把它们永远留在过去的时光里。这手艺是家传,至今已传承了一百余年。
修复中,刘成兴始终坚持古法,全靠一敲一凿、榫卯相接。精雕细琢中,过往的时光被修复,家具的灵魂也被重新唤醒。这些灵魂珍藏着时光的故事,是传统古家具自带的乡愁风韵。
时间久了,刘成兴与他修复的古家具自然融入时光里,成为故事,也成为土主记忆的一部分。
03、新篇永续 聚力开放发展
文章来源:《商业故事》 网址: http://www.sygszzs.cn/zonghexinwen/2020/0814/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