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 2020年08月13日 星期四
一大早,机器轰鸣声响起,位于福建厦门翔安区的弘信电子科技集团开始了生产作业。一身工装的祁克民仔细核验流水线上的每个电路板,"我的工作是把好电路板出厂前的最后一道关。"
祁克民来自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在这已经工作快半年。他依然记得5个月前那一次"上门服务+包机上岗"的经历。年初疫情袭来,让原本干装修工的祁克民待业在家将近两个月。"没活儿干就没收入,受疫情影响,本地工厂很少招工,眼瞅着老底儿要吃空喽!"祁克民急得在家里团团转。
3月初,一通来自乡镇劳务办的电话让祁克民欣喜不已:"福建厦门翔安区对口帮扶咱们,你想去那里工作吗?"祁克民想去,报名、面试、线上培训,随后的应聘流程顺风顺水。3月18日傍晚,一架特殊包机降落在厦门,这架包机上,除祁克民外,还有永靖县的另外159名务工人员。他们一路乘坐专车抵达兰州机场后,搭乘航班包机抵厦,随后乘坐专车直达厂区--2000多公里路程,从家门口到厂门口,点对点直达。
注重劳务协作,保障稳定就业,是东西部深化扶贫协作的重要内容。早在2017年,翔安区就积极牵头,发挥政府劳务部门和劳务中介作用,鼓励辖区企业前往永靖县发展投资、招工,推进两地产业协作以及永靖县劳动力输转。"就业一人,脱贫一户",今年以来,已有7批共计533人永靖籍劳动力来到翔安区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369人。
两地牵手,为永靖县脱贫播下致富种子。永靖县刘家峡产业孵化园的百合加工扶贫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对农产品进行处理和包装。这个占地30多亩的孵化园,是由翔安区与永靖县共同合资建立。目前,投资800多万元的刘家峡扶贫产业孵化园已实现年加工百合1000吨、黄芪2800吨,年产值达到3200万元。除了加工农产品外,孵化园还帮助引进华翔雾宿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厦临华洋针织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援建各类扶贫车间17家,共到资超1亿元。
去年8月,永靖县与厦门恒兴集团签订了《永靖县黄河三峡文旅项目合作开发协议》,总投资约30亿元。今年4月,甘肃黄河丹霞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在永靖县落地运营,带去了全新的可持续性旅游扶贫模式,也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截至目前,黄河三峡文旅项目已直接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236个;今年5、6月份共接待游客人次,项目开始展示出强劲发展态势。项目总体建成后,预计直接、间接创造超过5000个就业岗位,将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创业创收。
黄土地变成"金土地",如今,永靖县人均收入由7年前的3619元提高到2019年底的7569元,翻了一番,实现脱贫摘帽。"脱贫不脱帮扶,要让永靖人民稳稳守住幸福!"翔安区挂职干部、永靖县委常委、副县长张福祥如是说。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文章来源:《商业故事》 网址: http://www.sygszzs.cn/zonghexinwen/2020/0813/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