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神明亮,笑容果毅,思维敏捷,乐于表达,在滨州市春华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滨城区人大代表刘宗身上,集合了“后浪”的诸多特质——对未来乐观自信、雄心勃勃,对当下步履坚定、百折不回。
1987年出生的刘宗,因为探索“新型节能环保固废综合利用建材项目”,于2018年获得滨州市第三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第二名,入选 “渤海英才·十佳滨州创业明星”; 2019年,他又因此获得第六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商工组(成长组)山东赛区第一名,全国赛区三等奖铜奖。
其间,通过这个能把一切可用的垃圾做成环保建材的项目,刘宗让大众看到了传统产业外壳下的创新灵魂,也看到了其个人身上展示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逆流而上,敏锐捕捉到危机中的大好商机,毅然辞掉在上海的工作回老家“二次创业”
2012年,刘宗开始了第一次创业。他投资创立了一家广告公司,但由于缺乏管理经验、社会阅历,“项目考察也不到位”,他的第一次创业很快失败。
“那时候,自己真的太‘嫩’了。”经过慎重考虑,刘宗义无反顾地奔赴上海,并在上海天泉风险投资公司谋得一份差事,开始更加务实地学习修炼。这是一家资本雄厚的金融公司,在这里,刘宗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见识了更加现代的经营模式。因为聪慧勤勉,他很快在公司脱颖而出,被任命为项目经理。
2017年,山东省环保整治形势严峻,大量小窑厂关停,刘宗的老家秦皇台波及其中。刘宗敏感地捕捉到了危机中的商机——当下全省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黄金时期,这对于家乡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那年春天,刚到而立之年的刘宗毅然辞掉上海的工作,带着在大城市大公司积累的工作经验和全部积蓄回到滨州老家,收购了濒临倒闭的滨州市春华建材有限公司,开始了自己的“二次创业”。
“我坚信世界上本没有废物,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刘宗酝酿开展“新型节能环保固废综合利用建材项目”,定位是解决鲁北地区固废污染问题,做的是“青山绿水”与“金山银山”结合的文章。
“我们的产品很容易说清,就是固废资源化再利用建材,也就是把一切可用的垃圾做成建材。水厂的污泥、工厂和电厂的粉煤灰、煤矿伴生的煤矸石、被污染的土壤,我们都能把它做成建材……我们公司的商业模式更容易说清,就是初始端的固废处置和末端的建材销售,在解决环保难题的同时赚取产销利润。”刘宗说。
破釜沉舟抵押家产凑够启动资金,下狠心淘汰落后产能、再造生产流程,成就淘汰企业的“凤凰涅槃”
有人说,一个成功的创业者,要具备三个因素:眼光、胸怀和实力。“当时别人,特别是家里的老人都不理解我的理念,觉得无论是回收垃圾,还是生产建材,都是老掉牙的套路,‘跟国家政策顶风上项目,前景就是血本无归’。”刘宗说。
刘宗接手的滨州市春华建材有限公司建于2006年,是传统的48门轮窑。由于设备落后,工艺简单,公司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下的环保要求。在无人看好的情况下,刘宗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抵押了所有家产,勉强凑够了启动资金。
有了启动资金后,刘宗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淘汰落后产能——拆除老旧窑体,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和理念对企业进行管理和生产流程再造。
围绕新型环保建材项目,刘宗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在160亩的厂区内新建新型环保建材标准化全封闭厂房3.8万平方米,搭建起山东省内规模较大、技术工艺最先进的新型节能建材生产企业框架。公司的营业范围,由原来单一的建材生产销售拓展到协同处置一般固废,成为滨州市新旧动能转换、企业涅槃重生的一个典型代表。
生产流程改造后,企业以粉煤灰、炉渣、煤矸石、污泥为主要原料生产建筑材料,实现了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每年可以消耗固体废物36万吨,减少固体废物存储占用耕地50多亩,有效破解了固体废物对环境二次污染的难题。将一般固体废弃物变废为宝,新型环保建材项目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目前,滨州市春华建材有限公司已经由原来传统的小作坊升级改造为中等规模建材企业,年产烧结砖9000万块,实现年营业收入1800万元,利润总额600万元。短短两年间,企业先后被评为“绿色环保推广企业”“质量信得过企业”“中国3.15诚信企业”“中国建材行业市场用户首选品牌”, 成为滨州市同行业中的佼佼者。
文章来源:《商业故事》 网址: http://www.sygszzs.cn/zonghexinwen/2020/0811/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