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年以来的萧红热

来源:商业故事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11 年萧红百年诞辰,各种纪念活动相继展开,萧红热逐渐在社会各界兴起。至2014 年电影《黄金时代》大力宣传,萧红热度空前,成为继张爱玲、林徽因之后,又一位被众议的民国才女

2011 年萧红百年诞辰,各种纪念活动相继展开,萧红热逐渐在社会各界兴起。至2014 年电影《黄金时代》大力宣传,萧红热度空前,成为继张爱玲、林徽因之后,又一位被众议的民国才女,热度持续至今。本文将从传播学的视角,分析2011 年以来萧红热的缘由。

一、传者:传奇才女,舆论热点

作为作家的萧红,最被人们热议的不是她的文学作品,而是她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女文青身份、娜拉出走、爱情婚姻、悲惨早逝等,萧红被符号化为传奇话题。其中最引起广泛热议的就是她的感情纠葛。逃婚,私奔,两度怀着前一个男人的孩子,与另一个男人恋爱,这样戏剧化的私生活被人们猎奇,“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①和消遣。而一些关键性的史料缺失,比如萧红与表哥陆哲舜,与骆宾基的关系等,也给人们的八卦提供了无尽暧昧的想象空间。情感绯闻本身就带有天然会被大众聚焦并广泛热议的传播特质,自然会成为萧红热最主要的信源。传媒关于萧红的标题也多数是“萧红和她的男人们”“每次恋爱都怀着别人的孩子”“洛神萧红的浪漫情史——她如何点燃了六个男人”等关于感情经历的噱头。与之相比,人们对她作品的讨论热度明显低太多,大众显然并不关注她的文学作品、精神世界和创作时的心路历程。萧红在世时,就曾在致友人的信里倾诉过这种隐忧,“当我死后,或许我的作品无人去看,但肯定的是,我的绯闻将永远流传”。

不仅萧红,大众文化领域,比起女作家们的作品,人们普遍对女作家们的浪漫情史更感兴趣,张爱玲与胡兰成的倾城之恋,林徽因被指摘为绿茶婊,杜拉斯与中国情人,三毛为爱自杀等。名人的,特别是名女人的隐私八卦,本身就是性别制度下传播领域永远的兴奋点。而且分析女作家们的作品需要一定的阅读储备,但谈绯闻则轻松容易得多,人们并不需要文学、建筑学的相关积累,就能以议论感情经历这种简单到痛快的方式来窥视、评判她们。

萧红的流行,还与她所身处的民国时代有关。人们想象着“上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的中国,是一个海阔天空的时代,一群年轻人经历了一段放任自流的时光,自由地追求梦想与爱情”。而且相较于其他颇为遥远模糊的历史时段,民国更邻近当下。民国虽逝,但各种关于民国的记忆仍流传于世,并被清晰记录,各种民国物质仍可触及,并被批量复制,它们共同拼贴出一个可供想象和消费的民国,成为民国热的理想化对象,进一步促进了民国热。于是,各种关于民国的人与事纷纷走红,比如民国大师、民国教材、民国史、民国服饰、民国建筑等。民国图景里,张爱玲临水照花人的姿态是民国范儿,林徽因太太的客厅也是民国范儿,而萧红被建构起的“想爱谁就爱谁”“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民国文学洛神形象,无疑与大众的民国想象高度贴合,建构起“大众文化对民国想象的一次狂欢”②。就这样,民国热为萧红热再添了一把火。其实,民国加才女,萧红在大众文化领域走红是必然的事,只是传播条件成熟的早晚而已。

萧红的走红主要是她人生经历的走红,但她的作品是最根本的基石。如果不是她的作品,萧红早就被遗忘到历史的边缘了,毕竟民国时期比她经历更传奇、长得更漂亮的女性多如繁星。因为她的文学作品,所以每个时代有读者时不时提起她,所以会等来如今的爆红。平心而论,比起张爱玲的文章,萧红的作品并没有太多的商业性,但她作品里自由生长的灵气、细腻独特的文学性和清新质朴的语言,确实吸引了读者,特别是在如今突破了政治标准唯一论,倾向于文学作品淡化政治,注重个人感受的时代,而她作品的题材基本都发生在小城、乡村,契合了如今城乡快速发展进程中回不去的故乡这一普遍心理。采访调查中,很多读者都提到,萧红的《呼兰河传》令他们想起了自己童年的故乡。但如今的快速经济发展下,故乡已被破坏,回不去了,童年里温暖美好的故乡只能借助其他方式回忆,比如阅读《呼兰河传》。并且萧红作品中那种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也让很多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产生了共鸣。值得注意的是,现今萧红作品里接受度较高的是《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等倾向于文学性的作品,而《生死场》《北中国》《黄河》等更侧重于政治宣传的作品则遇冷,表明现今读者对萧红作品的接受是有选择性的。

二、媒介:商业运作,推波助澜

大众媒体对萧红热起到了最直接的推动作用。如传播学理论所言:“大众媒体是一架便捷的造神和造梦机器,它不仅可以在每个细小的题材上大做文章或做大文章,还能在短短的言说的过程中,迅速编制和演绎神话,当然这往往是在与广大的受众共谋的情况下达成的”③,因而媒介普遍都是将萧红的情感经历当作商业热点,一炒再炒。

文章来源:《商业故事》 网址: http://www.sygszzs.cn/qikandaodu/2021/0428/1107.html

上一篇:歧路灯中商人形象探析
下一篇:论乡村振兴中的农村商业发展

商业故事投稿 | 商业故事编辑部| 商业故事版面费 | 商业故事论文发表 | 商业故事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商业故事》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