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香港导演杜琪峰所拍摄的电影种类众多,喜剧、武侠、警匪、后现代无所不包。他的作品既能让观众买账又能得到专业电影界的大加赞赏,总是能在商业性和艺术性之间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
一、类型片与作者电影
单纯作为艺术品而言,电影同文学作品、音乐作品、舞蹈、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艺术性是它的灵魂,有着高低之分,雅俗之别。但电影作为工业革命的产物,相较于其他传统的艺术形式有着更重的商业性,电影制作需要巨大的资本投入,并非借助一支笔一张纸能够完成。
站在电影商品性角度,电影产业和其他的工业产业一样,不得不以盈利为目的以保全自己发展。电影和其他工业产品一样,可以拿到“流水线”生产,这就涉及了著名的“类型电影”。类型电影是按不同类型或者样式的规定要求制作出来的影片。所谓类型是指由于不同的题材或技巧而形成的影片范畴、种类或形式。[1]类型电影就像流水线上的杯子,印不同的图案,但是拥有同样的造型,类型片就是商业电影的代名词。
同样,影史上还有一个词代表电影的艺术向特征,那就是“作者电影”。特吕弗与戈达尔、夏布罗尔等人提出了“作者电影”理论,著名的作者电影理论指出,“电影作者”应具备:①最起码的电影技能;②影片明显表现出导演的个性,并在一系列影片中一贯地揭示出其风格特征;③影片必须具有某种内在的含义,导演必须通过他使用的素材来表现其某种个性,这种个性应贯串在他的整个作品中。[2]杜琪峰之所以能成为香港首屈一指的警匪片导演,与其突出的作者痕迹密不可分。
二、艺术化的影像表达
《PTU》《枪火》《放逐》等都是典型的杜琪峰影像,根植于商业大环境而又自成一派。接下来笔者要分析的正是“杜氏”影像卓尔不群的原因,籍此突出杜氏电影在艺术上的成就。
杜琪峰影片的影像表达有其独特个性,当人们提及这些特性时往往将其归结到四个字——“黑色电影”。“黑色电影”最早并非用于电影批评,而是来自美国的“黑色小说”。“黑色电影”源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好莱坞,通常指是以犯罪、侦探为题材,以夜晚昏暗的街道为背景,利用表现主义风格来表达悲观、抑郁等情绪的电影类型。杜琪峰影片的影像风格具有突出的黑色特征,接下来笔者从构图、影调、视角以及片中意象符号来具体剖析其黑色性。
(一)对比强烈的影调
影调是人眼最先注意到的对画面的整体感觉之一。通过影调,观众对整个画面的明暗及其对比有了初步的印象。影调一词是从平面摄影中借用来的,包括整体画面的高、中、低调以及整个画面中明暗占比所决定的软、硬调等。
光是一种感觉,光线是影像造型的基础,也是营造氛围、参与叙事的重要手段。通常,电影制作遵循好莱坞的“三点光”规则,即“主光” “辅助光” “轮廓光”。这种布光手法既突出主体又显得真实自然,既保证人物在画面中清晰又避免大面积不自然的阴影与高光。但在杜氏影像中,特别是其警匪片中,这种规则时常被打破。影片故事大多发生在光源简单的夜晚或者不很明亮的阴天,光质硬,画面的明暗对比异常突出,极具表现主义手法特征。例如影片《暗花》,只有“轮廓光”和辅助光导致面部不够明亮,又或是画面中只有一束顶灯从头上打下营造出诡异氛围的镜头比比皆是。突出的过曝和大面积的阴影充斥着整个影片,这是“黑色电影”在光影上的黑。烈的暗调和硬调会将主体放在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这表现了杜琪峰对画面极大的控制力——观众所看到的是导演想要观众看到的。
(二)线条紊乱的构图
杜琪峰影片的构图亦是别具一格,与其他商业电影一味求“稳”的态度截然不同,他的电影画面布满了不稳定的线条。刻意地分割画面也成为了杜氏影像的风格。他所追求的不“稳”还不仅仅局限于线条的凌乱或是线条所造成的画面分割感,还在于他对机位的选取。通常来讲机位决定着观众观看主体的视角,在大多数影片中,机位的选择都是为了让观众感觉自然、真实。而在杜氏影像中,各种大俯角、大仰角,一反常规审美。这种反常的构图会给观众一种不安的感觉,而这种不安的感觉正式杜琪峰想要表达的。例如《PTU》中,有一场警察肥沙和三个匪徒共同乘坐一辆老旧电梯的戏。电梯外的强光透过栅栏将光线四分五裂,这种不规则的光线在画面形成了歪斜的线条。在电梯上升的过程中,线条不断分割画面,让人脸显得异常狰狞。而这种狰狞的感受正式杜琪峰想要的,在这个“电梯牢笼”里,警与匪,正与邪,有区别吗?
文章来源:《商业故事》 网址: http://www.sygszzs.cn/qikandaodu/2020/1228/877.html
上一篇:论新时代戏剧主流创作的变迁
下一篇:传播管家——公关去魅化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