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重农抑商”背景下西汉农业商业的发展(2)

来源:商业故事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3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到汉武帝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统治者为维护自身统治地位,扩充国库,便实行工商业垄断制度,取缔了过去的“商贾之律”。在颁布了一系列措施

到汉武帝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统治者为维护自身统治地位,扩充国库,便实行工商业垄断制度,取缔了过去的“商贾之律”。在颁布了一系列措施后,统治阶级最终达到了“建本抑末”的目的,基本完全控制了私人工商业。[6]盐铁专卖、算缗告缗、均输平准的一系列行为都为封建阶级积累了大量财富,巩固了封建阶级的统治地位,是国家财政运行的基础。

4 西汉时期的对外贸易

汉代虽然推崇“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但是却从未有过严格的海禁或闭关锁国等严重阻碍国家贸易发展的强制措施。根据史料记载,为促进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西汉时期曾在交通要道上设亭障,便利各国使节和商旅的出行,因而西汉时期的贸易往来也与日俱增,甚至还开辟了西北、西南以及海上三条丝绸之路,分别连接了今天的东北亚、东南亚、中亚及欧洲。在“丝绸之路”上,中国物品被运到安息、印度,再由该地区的商人转运到中亚细亚南部和罗马等地区,加强了商品交流。[7]在当时中国的丝绸、瓷器是风靡全球的,连凯撒也曾以穿丝绸为荣,因此中国也被称为丝绸之国、瓷器之国。汉武帝时的集市“殊方异类,至于三万里”(班固《西都赋》),外国商人接踵而至,可谓“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8]

但是汉代的对外贸易看似繁荣,而实际多为“献见”。这种对外贸易并非传统的商业往来,更多的是一种宣扬国威的方式,陆路的许多对外活动也只是为了宣扬国威。但是毋庸置疑,汉武帝对国境之外国家的交通间接促进了海外贸易的产生和发展。进献的国家也会受到皇帝的赏赐,所以这种“献见”也是一种物物交换,可以被视作一种贸易行为。[9]

5 西汉农业商业的当今启示

5.1 认真对待“三农”问题

两千多年前以来,我国农业大国的地位仍然未改变。目前,“三农”问题仍是社会发展问题的热点之一。农村劳动力不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差异,农村空心化问题等,仍是国家工作的重点。城镇化是中国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必经之路,要建设新型城镇就必须把“三农”问题处理好,积极推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在于完善农民的土地制度,保护好广大农民的根本权益,有序、公平地实现城镇化。

5.2 用法律来规范政商关系

运用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适度的“抑商”是中央政府为了强化集权的手段。工商业的发展与相应制度的制定密不可分,建立起能保证竞争公平的市场,使商人处在公平、有法可依的环境,每个行业都受到保护,才能使其健康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为了减少社会对行政权力的干预,就必须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让各方都有法可依,以规范和协调政商关系。[10]

5.3 注重农业与工商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促进作用

农业的高速发展要有工商业的一定基础作为前提。现代农业经济的产业化,不是单纯依靠工商业的发展,而且有相互包含的关系,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就有工商业发展的道理在其中,其发展已经不仅仅是种植业、畜牧业和养殖业等单方面分离的传统农业的简单发展,而是在传统农业上的专业化发展和市场化的销售。[11]农工商业密不可分,现代产业经济体系将三者融合在一起。

5.4 坚持“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对外贸易

当今提倡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全面开放,与国外友好合作。通过丝路可以推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开发新经济增长点,缩减地区差距。另外,丝绸之路连接了东亚与西欧两大成熟的经济圈,拥有丰富的能源和尚未充分利用的市场,是公认有着光明前途的经济连廊。[12]

丝绸之路的复兴也是地缘政治的现实需要。美国推出重返亚太的新战略,实则是抑制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崛起。作为我国中亚战略的重要措施,我国可以借助“一带一路”的建设来平衡对外战略。

[1]陈淇.对古代传统文化“重农抑商”的再认识 ——基于纪录片《中国商人》的思考[J].今传媒(学术版),2017(6):120-121.

[2]汤罗惟.浅谈西汉时期重农抑商[J].赤子,2018(34):47-48.

[3]何坤谦,史晓霞.论西汉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J].时代金融(中旬),2015(7):281.

[4]康晶晶,张增强.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再析——以西汉为例[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1,11(4):54-56.

[5]陶希圣.西汉经济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1.

文章来源:《商业故事》 网址: http://www.sygszzs.cn/qikandaodu/2020/0731/436.html

上一篇:城市商业特色街区的功能演化探讨
下一篇:基于《黑图档·咸丰朝》视域下的清代盛京经济